春日艺术之旅:记浩品堂观展写生一日营 返回

2025.04.01

3月30日周日,浩品堂文化艺术中心的20多位学员开启了一场春日限定艺术之旅——上午沉浸于上海博物馆东馆的“印象·派对”大展,中午在世纪公园草坪享受野餐时光,下午则用画笔捕捉自然之美,完美诠释了“艺术即生活”的浪漫主题!

Part 1 | 光影与色彩的狂欢:印象派大展初体验

清晨,学员们乘坐统一的大巴从青浦迎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出发,到了上海博物馆东馆的“印象·派对”展览现场,瞬间被莫奈的《国会大厦》《阳光下的干草堆》、梵高的《维格伊拉运河上的格莱兹桥》、马蒂斯的《少女》、毕加索的《卖花女》等大师真迹包围。这场展览不仅是“教科书级”的艺术盛宴,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——从早期印象派莫奈笔下流动的光影,到后印象派梵高、野兽派的马蒂斯的狂热色彩,不同时期风格的美学在此奇妙碰撞。


Part 2 | 草坪野餐会:阳光、美食与艺术畅聊

中午,世纪公园的梅花林中飘来阵阵香气,学员们铺开野餐垫,在春日暖阳下分享观展心得。“莫奈画的干草堆,原来是在不同光影下创作的!”“梵高的色彩简直像在跳舞!”欢声笑语中,艺术理论化作舌尖上的甜点与咖啡香气,连路过的游客都忍不住加入这场“露天沙龙”。

恰逢公园的“赏梅游园会”,国风市集与民俗美食为野餐增添了几分烟火气。学员们还偶遇了写生爱好者,交流起印象派“外光写生”的秘诀,为下午的创作蓄满灵感。


Part 3 | 自然写生:把春天画进画布里

午后,学员们提起画笔,化身“当代小莫奈”。世纪公园的湖畔垂柳、缤纷花丛成了最佳模特。姜忆菲同学用上午画展上的点彩笔触捕捉光斑跃动,有人大胆调色重现梵高式的炽烈——原来上午展览中的“主观真实”理论,下午就被实践得淋漓尽致!

“原来印象派不是‘画得像’,而是‘画感觉’!”一位学员感叹道。老师则在一旁指导:“试试用色彩代替线条,让画面呼吸起来!”微风拂过画布,颜料与自然的光影交织,每一笔都是对春日最美的告白。


艺术永不散场

回程路上,学员们回顾了今天的学习成果,老师进行印象派艺术主题的有奖问答,这场融合了艺术史、自然与生活美学的旅程,不仅让大家读懂印象派的革命精神,更让每个人发现:美,原来就藏在日常的一草一木、一光一影中。